任何一种艺术形式,都是层级越高、受众越少。因为你要鉴赏的东西层级越高,你事先需要的知识储备就越大。之所以“曲高和寡”,一方面是因为普通人根本没有“和”的能力,另一方面普通人也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“和”。 实际上,与通俗文学相比,纯文学的影响力从来都不算高。在上世纪80年代,中国有过一段“文学热”,看似是纯文学在“复兴”,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。当时的“文学热”主要是因为媒体不发达,媒体从业者还是文化精英阶层,他们的审美趣味投射到社会上,也就有了表面上的“文学热”。但实际上,80年代真正畅销的依然是那些充满着凶杀、暴力、色情、犯罪等等的通俗小说——只不过他们在主流的传媒中上不得台面。 再说,你想想你在语文课上是怎么学习“经典文学作品”的。一篇不过两三千字的短文,老师往往要花几节课的时间,各种注释和补充讲解堆上去才能给你讲明白。这在上学的时候为了考试也就忍了,等离开学校之后,又有几个人有这样的精力和时间去阅读呢?反倒是那些通俗小说,一目十行,看起来毫不费力。读者会选择谁,也就一目了然了。(刀锋1927)
|